2015年8月30日 星期日

關西鎮南山里石砌之美


石砌之美(客語:結石)

        關西鎮南山里的鄉間,時常可以看見用砌石的工法來建構農村,駁坎、田埂、石階、石牆等。原因在這裡取得石材非常容易,通常鋤頭下去,大大小小的石頭都可以翻攪出來,溪邊更是取之不盡。而這些不規則的卵石,在匠師的巧手之下,不需要切割塑形,可以不規則地排列組合,拔地而起,看似簡單,其實背後潛藏的規則,是需要經驗的積累。所以在沒有水泥的年代,石砌是跟生活貼近的技藝。而今遊走於鄉間,出自百年前的先人所做,依舊固若金湯的石砌工程,仍隨處可見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斑駁的石癬,印記了歲月的痕跡,反射出歷史的光輝,讓我們看到人與自然最直接有效的結合。然而水泥化的腳步未曾停止,追求速成與方便的觀念,卻破壞了環境的平衡,反而產生不利於生存的變化,當農村的風貌正一點一滴轉變的同時,對於「慢」需要有更深刻的體認,就像是一排石砌駁坎,經年累月的,安靜的,照在陽光之下,它依舊能發出一抹迷人的光彩。
【在礫岩層帶的南山社區,比鄰流過的鳳山溪河床上,就外露著許多的大小形狀不一的卵石,是在這裡河流,常見的天然風貌。】

河堤
    河堤的砌石通常出現臨河的稻田旁,防止颱風季節暴漲的河水,所以使用較大的石頭為基底,傾斜的角度也大,是其更加穩固。在平時,河堤旁的畸零空地,有居民種菜的身影,河堤上有休閒走路的人,伴著一旁的稻田,是一幅美麗的風景畫。

田埂
「田埂」是在開田之時,將田中無用的石頭用來鋪設田埂,方便於耕作時行走,也可以用來分界。 由於需要經常維護,所以水泥化的情況嚴重。圖中是插秧之前,在倒影之中,田埂饒富禪意。
放水之後,充滿禪意的田埂風光

水車台座
「水車台座」是用來支撐水車的轉軸。「埤」將水送往水圳後,水車把水運往更高處。如圖所示,新舊水車的台座並列,新的部分已經採用水泥,舊的台座為了穩固,則取用方大扁平的石材。
新舊並列的水車台座。
果園駁坎
果園駁坎是順著山勢陡坡建造,先人以手工辛苦層疊而上,充滿著人定勝天的味道。在社區裡,有更多的駁坎,不敵時代,早已沒於荒野中。
像是藝術作品的果園駁坎
房屋基座
泥磚怕水,因此多雨潮濕的區域,為了免於房屋基座流失,會以石材作為基座,然後再層上泥磚。經濟條件更好的,會訂製石磚。
就地取才的老屋基座
石階
以丘陵地形為主的社區,傳統建築大多建在地勢較高的區塊,一方面平坦的地方要用來種植水稻,二方可以避開水患。所以踩著石階而上,通常也連繫著回家的路。

石鋪地面
    雨後,泥濘的路面最好的解法就是鋪石頭(客語:釘石頭)。透水、耐磨、散熱快,材料取得容易,是它的優點。在從前,環境較好的人家,會以石板鋪設,而在歷經數代之後,狀態依舊如昔且歷久彌新。

羅屋書院石舖禾埕

洗杉坑
水圳的水,流動且終年不枯竭,是以前清洗衣物的地方。一塊長石兩塊踏腳石就可以了。

「埤」ㄆ一ˊ是用來增加河川水位的高度,以利於引水灌溉的水利工程。在南山社區這一段河道上就有三處,兩處已經水泥化,一處仍以石頭堆砌。「埤」也有蓄水的功能,時常可看見白鷺鷥覓食,釣客垂釣的景象。

已經水泥化的埤













石橋
南山大橋(1928)是社區最具特色的橋樑,橋墩就地取材,以石砌而成,每顆石頭色澤不同,是一大特點。與現代的水泥橋相較之下,以石砌的工法造橋,更能柔和地與環境融合為一。

隱憂   
    崩壞的石頭駁坎,頹傾的紅磚牆,對比著前方以水泥新築的水圳,農村的悲歌不斷的再上演。並非水泥建材不好,但是,不正確的認知與使用,產生的後遺症,逐步的、負向的,侵蝕我們的生活環境。
      探討原因,不外乎是農村人口外流,農產品被低價盤剝,只好選擇便利性高與施作成本低的作法,讓短期間可以見到成效。所以,當遵循四季時令,強調與自然合作生產的農村,卻以變相的觀點,干擾自然永續的作法,將人從自然剝離而出,所衍生出來種種無解問題,已經要讓人必須回頭,重新認識與善待我們的環境了。

頹傾的駁坎
水泥化的田埂,雖然方便維護,卻阻斷了環境的共生。
石砌施作方法
傳統砌石非常辛苦,需選擇,大小、形狀,符合的石頭,並且以人力搬運至施作點。疊石的技術工法及要領,多屬學徒制,現今許多砌石的老師已經凋零,許多技術工法已經失傳,僅能以現存的遺跡加以揣摩,或是訪談耆老,口述得知其施作原理。  以匠師的經驗法則歸納出疊石的方式,有「人字法」、「七星石法」。
「人字法」
「六圍法」
【人字法】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【六圍法】

石砌步驟
整地-判別土質,注意底層鬆軟,以人工整理。
定斜率-定出水平平整度及疊石的斜率,精準的水線,控制著整個石砌牆的結構(圖一)
圖一

鋪底石-選擇面積大,不易沉陷的扁平石形為地基層(圖二),面大放於外側與水平水線切齊(圖三)
圖二
圖三
結語
        砌石工藝在社區裡,就像陳列的藝術品,有著迷人的風采。除了石砌之外,先民以垂手可得的素材,創造出許多農村生活的用品。這是經年累月的經驗傳承,也是對土地的尊重與愛護,這種創造也正是先民智慧最為迷人之處。這是許多都市移居農村擁抱自然的人,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。





關西砌石匠師 羅吉榮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